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价18元,一斤大米卖50多元,一袋500克的红枣98元……这些“巨贵”的商品都有个共同特征,外包装上标注了“有机认证”。因国内食品平安问题频发,民众对有机食品关注度逐步增加。据业内人士透露,局部供货商给产物简单换个包装就变成有机产物,大多数有机食品基本达不到有机的规范。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称交纳1.85万元的费用,1个月便可完成审批。
对于被问题食品弄怕了的国人,想吃到平安食品真是件朴素的事。为了规避地沟油、农药残留、催红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一些人不怕花钱,选择绿色、环保的所谓“有机食品”,不料局部“有机食品”之“出身”也并不“有机”、并不“洁净”、以至并不“平安”。
有机食品是什么呢?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消费体系的食品,有机农业是消费过程不运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强调增强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经过认证证明该食品的消费、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点等环节均契合有机食品的规范。
不难看出,有机食品并非普通食品,能否“有机”必需经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才干被冠以“有机认证”。依据市场规律,经过认证的、有机农业消费体系消费出的食品,肯定质高价高。
但这次,“有机食品”又要让群众绝望了———它居然和公家发布的“放心食品”、“免检产物”一样,难以让人信任,不过是普通食品“消费”出来的,不过是将普通食品装进有机食品的包装袋,就成价钱昂扬的有机食品。这种包装行为可不是北京的白菜运南方后系上红头绳被称为胶菜那样,而是彻底偷梁换柱,偷天换日,属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是十足的商业欺诈行为。如此“消费”出来的有机食品,只能称为假有机食品。
如果假有机食品只是无良商家的商业欺诈,似乎危害还没那么大,只要一经发现,端掉即可。但现在的问题是,有机食品认证本身出了问题———只要向认证机构交1.85万元,提交申请资料后一个月就能批下来。有机食品认证本身成为一种造假行为,沦为一些人谋取利益的手段,那请问,有机食品还能令人信任吗?
事实上,真正的认证,要实地考察食品能否按照认证体系消费,产地、消费、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等是不是合乎认证要求,还要进行实地检查评估,必要时派检查员对土壤、产物抽样,由申请人将样品送指定的质检机构检测等等环节。
有机食品的理念,提倡人类的食物从自然中获取,人类的活动应尊重自然的规律。这样的诉求对于现代社会来讲有些朴素,普通群众也消费不起。但总体来讲,这仍然是人们食品消费观念的一种进步,但“有机食品”的认证过程,的确让人充满疑虑。
正是这种认证机制的不够透明、不够科学以及低成本认证现状,给不良商家带来了可乘之机,换个包装、贴上标签就可以由“喜羊羊”变成了“灰太狼”。再加上打假力度不够及时准确,这种所谓的“有机食品”必然沦为“投机食品”,应当引起政府职能部门和消费者的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