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一些地方曝出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公众饮食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近日发布了2012年第2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提醒公众预防毒蘑菇中毒。目前北京市卫监部门已在所有餐馆叫停野生蘑菇,并要求餐饮服务单位严禁采摘、使用野生蘑菇等菌类。
有关专家表示,近期正值高温雨季,野生蘑菇大量滋生。如不仔细辨别、鉴定,贸然采食野蘑菇,极易导致食物中毒,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引起人体脏器损害甚至死亡。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知可食用蘑菇有300多种,毒蘑菇100多种,其中可致死亡的至少有10种,它们多生长在树林及杂草丛中或公园的树下。由于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外形相似,辨别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容易发生误食中毒。
中毒后症状分5种类型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介绍,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因其含有毒成分不同,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5种类型:
一是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至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是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还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
叁是溶血型:潜伏期为6至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
四是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至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
五是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专家提醒,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主要从它的形态、气味和颜色上来区分。毒蘑菇一般在顶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柄上有环状物(脚苞),根上有环状托,有苦、辣、酸、麻及其他恶味,色彩鲜艳,采后易变色,多数柔软,浆汁多并浑浊像牛奶。毒蘑菇一般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能使米饭、大蒜、银器变黑。无毒的蘑菇一般生长在矮草丛中或松林地下,盖是扁或圆的,肉厚而嫩,颜色多为黄、白或古铜色,掰开后浆汁清亮如水,不变色,味道清香。
3措施预防蘑菇中毒
对于毒蘑菇中毒的预防,有叁大措施:
一是餐饮单位要加强原料检查,避免采购和食用野生蘑菇。由于蕈毒素不能通过烹调、加工破坏,许多毒素还无法检测,有毒和无毒蘑菇难以辨别,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
二是消费者不要采摘野生蘑菇。对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不要采购、制作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叁是加大宣传力度。夏季是毒蘑菇生长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监管部门要对有采摘习惯的农村地区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专家指出,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在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路边野蘑菇不要采
一般毒蘑菇人们很难辨认。各种&濒诲辩耻辞;经验&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土法&谤诲辩耻辞;都不可靠,这是目前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吃路边采摘的野生蘑菇。解放军254医院急诊科主任宋伟提醒,今年夏季雨水偏多,一些野外地区毒蘑菇大面积生长,预防误食毒蘑菇很有必要。需要注意的是,蘑菇种类很多,一般人很难分辨哪些有毒或无毒,因此路边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轻易采摘和食用。
如果一旦误食,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不要不当回事随便吃药,应该尽快就医,因为每种毒物的中毒症状都不一样,采取的对症治疗方法也不同,只有需要进一步化验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治疗办法。
链接
误食了毒蘑菇怎么办?
蘑菇味鲜美,很受人们的欢迎,到了蘑菇生长季节,去郊区游玩的人们会采集野生蘑菇以丰富餐桌。但是,采摘之前要分辨清这些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如果误食了毒蘑菇,会导致肠胃不适,呕吐腹泻,严重的会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1、如意识清醒,可让病人饮浓茶或微温开水,然后用筷子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如此反复多次。若出现昏迷而丧失意识时,不可强饮水或强行致其呕吐,以免发生误饮而出现窒息。
2、吐、泻严重者,要多饮水或淡盐水。
3、以最快的速度送病人到医院抢救。在运送医院途中,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术。
提示:蘑菇好吃,但身体要紧。如果你不能肯定蘑菇是否有毒,千万不要以身试菇,以免造成悲剧。
【相关阅读】
野蘑菇可不敢胡乱采摘食用
一碗野蘑菇汤夺人命 一家三口喝了全部中毒
50余种野蘑菇有毒 切勿采食
- 上一篇:
下一篇: